学习之窗

    学习之窗

      学习之窗

      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> 学习之窗 > 正文

      廉洁故事进校园丨方志敏的清贫家风

      日期:2023-04-15作者: 浏览量:

      廉洁故事进校园丨方志敏的清贫家风

      1935年,方志敏同志英勇就义时,只有36岁。他的一生是短暂的,但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却是巨大的。他领导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,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,创造了一整套建党、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,毛泽东称之为“方志敏式”根据地。他在狱中用敌人提供劝降的纸笔,写下了《可爱的中国》《清贫》《我从事革命斗争的概述》等动人篇章,饱含着对党、对祖国、对人民的爱,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
      方志敏以共产党人高尚廉洁的品格,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处理家庭、亲友关系,亲人们都坚定地支持他的革命事业,子女晚辈也继承先辈遗志,弘扬清贫的家风。

      “清贫,洁白朴素的生活,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!”这是方志敏的名作《清贫》中的警句,也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
      方志敏虽为党的重要领导干部,但他一直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。他描述道:“我从事革命斗争,已经十余年了。在这长期的奋斗中,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,从没有奢侈过。”当他被捕遭到敌人搜查时,敌人十分惊讶,像他这样重要的领导人,身上除了一支钢笔和一块旧表外,竟然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。方志敏曾在被捕后讲述自己的清贫故事,他说:“你们是不是想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?财产不能说没有,但是不多。去年暑天我穿的几件旧的汗褂裤,与几双上了底的丝袜,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。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。”方志敏在狱中写道:“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,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,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,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;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,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;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,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……”

      在方志敏的物质观中,“清贫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寒,不是“一贫如洗”“家徒四壁”“食不果腹”“衣不蔽体”的生活状态,而是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甘于清苦的一种精神境界。这种“清贫”的家风也一直被他的亲人传承。

      初审:沈怡婧

      复审:李燕

      终审:王长福